查看原文
其他

【先读为快】哲学家与狼(第一期)

2018-03-16 中国绿色时报副刊


《哲学家与狼》

[英]马克·罗兰兹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书导读:

小狼布朗尼与哲学家马克·罗兰兹11年来朝夕相处,他与作者一起生活,激发作者思考,甚至走进了作者的大学哲学课堂。作者的人生情怀、哲学底蕴、问题意识,与身边的狼碰撞,擦出了深厚的思想火花。


作者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转化为引人关注的哲思——如何理解幸福、死亡、生命,并将哲学史上与之相关的数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以生动、贴切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媒体评价:


狼的某些天性比人类更尊贵。                                                

——《开卷八分钟》

 

一本不同寻常的小书……关于一个,或者说一组概念的传记,这概念阐释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卫报》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将野生动物的知识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有趣地融合在一起,但罗兰兹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是一本愉快而又令人打开眼界的书。  

——《迈阿密先驱报》

 

这本令人感动的书也可视作半本哲学之作,它促使我们重新评估对于人类这种动物的看法。                                                                  

 ——约翰·格雷

第一章 空 地


狼就如同人类灵魂中的那片空地,

它揭示出我们所讲述的关于自我的故事中,

那些想要袒露却没有明说的部分。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头名叫布朗尼的狼。上个世纪90 年代的大半时间,直到21 世纪的头几年,这十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而与我这样一位居无定所的知识分子一同生活的结果就是,他旅居过美国、爱尔兰、英格兰,并最终定居于法国,成了一头拥有丰富旅行经历的狼;而且——尽管更多出于不情愿——他还是一位免费大学教育的受益者,这是他的其他任何同类都望尘莫及的。正如你将看到的,当我将他一个人留在家里的时候,我的房子和财产会面临怎样的“灾难”。因此,我不得不将他一起带去工作——作为一名哲学教授,这意味着带他去听我的课。当我用乏味的语调长篇大论地说起哪位哲学家或者哪种哲学思想的时候,他便趴在教室的一角,同其他众多学生一样,打起盹来。偶尔,若课程实在无聊,他便会坐起来嗥叫以表不满——而这个习惯使他受到 39 38130 39 14941 0 0 892 0 0:00:42 0:00:16 0:00:26 2869了其他学生的青睐,后者或许正希望自己有勇气做同样的事。

这本书亦在探讨我们生而为“人”意味着什么——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生物体,而是作为一个能够行其他生物所不能之事的存在。在我们讲述的关于自己的故事中,“人类的独特性”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话题。或许对某些人来说,这种特殊性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惜通过腥牙血爪的方式来创造文明,从而实现自我保护;又有些人指出,我们是唯一能够分辨善恶,因而也是唯一具有行善或作恶的能力的生物;还有人说,我们特殊,因为我们拥有思辨力:在这个充满兽性的世界中,我们是唯一具有理性的生物。有人认为,将我们与那些聋哑愚钝的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语言的使用,有人则认为这应归功于自由意志与行动,还有人认为拥有“爱”的能力才是关键所在;有的人说,唯有我们才能理解幸福的基础与本质,另有人说,我们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我们明白自己终将死去。

若将以上观点作为解释我们与其他生物间存在着的巨大鸿沟的理由,没有一条能令我信服。因为许多我们认为动物做不到的事情,它们做得到;许多我们认为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却不能胜任。至于其他那些方面呢,或许区别更多地只存在于量,而非质。可以说,我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差异仅在于,我们拥有陈述这些“理由”的话语权——以及,进一步说,我们可以自欺欺人地使自己对这些观点深信不疑。如果让我用一句话给人类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人类是一个自说自话,而又太易相信自己所编造的故事的物种。人类是轻信的动物。

无须强调,在愚昧的年代中,我们所讲述的关于自身的故事是将人与他人之间对立起来的根源。敌意与轻信,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然而,我更关注的并非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而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因何而为人。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所谓阴暗面,它投下了一个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阴影,从中你可以找到故事讲述者的真实意图。如此,这些故事至少从两点来说是黑暗的——首先,这些故事是对人性深处赤裸裸的,甚至是让人不安的一面的映射;其次,故事的这层内在含义往往隐藏得很深。这两者并非毫无联系。我们人类具有一个无可置疑的技能,那就是不会明言自己的短处,这使得我们所讲述的自我剖析的故事具有同样的特点。

倘若要不甚公平地做出一个选择,狼可以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人性阴暗面的象征。尽管从许多方面而言,这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讲,“狼”在希腊语中用单词lukos 表示,而这正与“光明”( leukos)这个单词极为相近。二者在使用上也经常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或许仅是翻译上混淆的后果,亦有可能确实存在着词源学上的更深层次的联系。但无论如何,“阿波罗”(Apollo) 这个词既有太阳神,也有众狼之神的含义。在本书中,“狼”与“光明”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把狼想象成森林中没有被植被覆盖的那片空地——在森林深处,伸手不见五指,连树木都隐藏在黑暗中,而一片空地却让阳光得以进入,使得被黑暗吞噬的一切重见天日。我想说的是,狼就如同人类灵魂中的那片空地,它揭示出我们所讲述的关于自我的故事中,那些想要袒露却没有明说的部分。

我们站在狼的影子之中——一个东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投下影子:阻挡光线,或成为被其他东西阻挡的光源。从这种意义上说,人与火都可投下阴影。我这里所言的狼的影子,并非指他们自身所投射的,而是指我们借助狼身上发出的光而投下的影子。反观它与我们自身,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发现那些有关人类本身的、我们所不想知道的东西。

 

 2 


布朗尼是在几年前死去的,而我如今仍无日不在思念着他。或许许多人将这视作溺爱:毕竟,他不过只是只动物。可是不管怎样,现如今,尽管我的生活从各个重要的方面来说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好状态,我还是认为自己失去了什么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难以解释原因,也不能理解。而如今,我想我知道了答案——布朗尼教给了我许多从自己长时间的正规教育中学不来的东西,而如今他又带着维持这些教诲所必需的清晰与活力离我而去。时间能够抚平创伤,代价却是遗忘。在彻底忘记之前,我试图通过此书记录下他教会我的那些东西。

易洛魁人曾有个传说,讲的是这个民族被迫做出抉择的故事。这个传说有多种版本,我只取其中最简单的那个:这个部落召开会议以讨论选择下一个狩猎期的迁徙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最终选择的是个狼群聚居的地方。于是,易洛魁人便成了狼群不断攻击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后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族人面临着一个抉择:离开,或是对狼群进行杀戮。如若选择后者,意味着他们将有所缺失,变成他们自己不愿成为的人。所以,他们选择了离开。另外,为了防止重犯曾经的错误,他们决定,在今后所有的部落会议上,都选择一个人来代表狼。他们的努力引发了这样的思考:谁来代表狼的利益?

当然,这只是此传说的易洛魁人版本。如果狼群也有一个版本,我相信将会大为不同。但不管怎样,事实就在这里。我将努力地告诉你,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猿猴的灵魂——我并未赋予“灵魂”这个词过多的含义,它并不一定要与代表着我们生命之不朽的那部分等同。或许这的确是灵魂的含义,但对此我表示怀疑。亦或许,灵魂只是神志,而神志无非大脑。但对此,我同样持怀疑态度。正如我在此书中使用的那样,在我们为自己讲述的故事里出现的人类的“灵魂”一词,都是用来描述人为何那么与众不同的。我们可以使人们相信自己的故事,尽管所有的证据都呈相反的解释。我想指出的是,猿猴的故事都有着如下特征:结构、主题与内容俱全,而每一部分都打着猿猴自己的烙印。

在这里,我以猿猴作为一个象征,用以代表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人更像猿猴。或者说,有些猿猴更具有猿猴的特质。“猿猴”这个词代表着功利性地看世界的趋向: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它们有何功用。在这样的倾向中,生命变成一个不断测量可能性,并将计算结果为我所用的过程。在这样的倾向中,世界变成了资源的集合,而事物都带有了目的性。猿猴们用同样的准则对待自己的同类,甚至甚于对待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在这样的倾向中,猿猴们没有同伴,只有同盟。它们并不看自己的同胞,而只是观察着它们,并时刻等待机会,攫取利益。生存对于猿猴来说,代表着攻击。在这样的倾向中,关系的确立建立在这样一个恒常不变的基础上:你可以为我做什么?对此我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不可避免的是,猿猴们对他者的理解,将投射到它们对自己的认知上,因此幸福便成为一种可丈量、称重、评估并计算的东西,爱亦是如此。在这种倾向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本与收益的评估。

应重申的是,我是以此隐喻描述人类的一种趋向。我们都认识这样的人,我们常在工作或者娱乐场所遇到他们;在会议室或餐桌上,我们曾与他们比邻而坐。但这些人不过是正常人类的典型化。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就是如此,尽管也许我们对此没有意识,或者不愿承认。人类并非唯一能够忍受和欣赏人类全部情感的猿类。就像我们看到的,其他猿猴也可以感受到爱;它们也会有强烈的负罪感,甚至可能因此而死。它们也可以有朋友,而非只有同盟。尽管如此,这样一种猿猴化的趋势还是从类人猿这儿开始的;更确切地说,这是基于猿猴所独有的一种可认知的进化阶段,其他动物身上难觅影踪。在这样一种趋势的驱使下,世界以及世界中的一切都可以用成本-收益的术语来表达;一个人的一生以及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东西,都可以被量化与计算:只有在猿猴出现了以后,这种趋向才成为可能。而在猿猴家族中,唯有我们将这种趋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早在我们成为猿猴之初,在这种趋势攫取住我们之前,我们灵魂中的部分便已存在。这,就藏在我们为自己所讲的那些故事里。它们被隐藏着,却依然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进化是个逐渐累加的过程,其中从不存在白板:它只能基于已给的原本,而不能擦掉重来。因此,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以形状怪异的比目鱼为例,它的一只眼睛基本上被拖拽到了另外一侧,这明显是进化的要求使得这种独特的鱼适于栖息海床之上,也是同样的要求使得它从一开始就拥有这样的相貌,为了这样的目的,它有着长于侧面而非背部的双眼。相似地,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每一步都要基于已给的基础。我们的大脑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历史结构:正是基于我们的爬行类祖先的原始边缘系统,我们哺乳类动物的大脑类皮层,一种后来成为人类特征的、更为强健的脑部系统才得以成型。

我并非想说,那些我们所述、所信的关于自身的故事是诸如比目鱼的眼睛或是哺乳动物的脑袋一样的进化产物,但我觉得两者是相似的:前者也是逐渐地增长,通过新的叙事层,在旧有结构与主题上叠加。我们有关自身的故事同样没有白板。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倘若我们看得足够仔细,而且知道在何处、如何看的话,那么在每一个猿猴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一匹狼。而这匹狼告诉我们——这也是这个故事的意义所在——猿猴们所谓的价值都是愚蠢而无意义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永远不是计算与相加。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如何不能被交易、量化。这也提醒了我,有时我们偏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哪怕天堂会因此陷落。

我想,我们中的所有人,都更像猿猴而不是狼。在我们关于自己生命的叙事中,狼的痕迹已几乎被抹去了。但我们的危险也在于让狼“死去”。猿猴的计划终将落空:那种小聪明终将出卖你,而你的幸运券也将用完。这时你才会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就是你的筹谋、机智与幸运无法带给你的;当前者离开你的时候,它才能残存下来。有许多个你,但最重要的并非筹划着的那个,而是所有的计划落空后留下的那个;并非在诡计中让你灵光一现的那个,而是当这种狡诈永远离开你后留存的那个;并非利用你的幸运的那个,而是当幸运不再而依然存在的那个。最终,猿性终将离你而去。你所能问自己的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当这些发生后,剩下的那个,是谁?

尽管用了很长时间,我最终还是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如此深爱布朗尼,而且在他走后会如此思念他。因为他告诉我许多我长时间的正规教育所没有的东西:在我灵魂中最原始的那部分里,住着一匹狼。

有时,让我们生命中的这匹狼说话是很必要的;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听到猿猴那喋喋不休的声音。而这本书,就是用我唯一会的方式让那匹狼说话的尝试。


 3 


“我唯一会的方式”最终却与我的设想不同。我花了很长时间来写这本书。无论如何,它花费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十五年,因为其中包含的那些想法让我思考良久。有时,思维之轮转得那样缓慢。这本书虽说是基于我与一匹狼的生活,但实际上,我仍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我并不明白这本书应如何归类。

就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本自传,其中讲述的所有故事都是确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但从另外一些角度来说,它并非自传;至少并非一本好的自传。如果说其中有一个主角的话,那当然不是我,我不过是幕布背景中一个笨拙的配角而已。在一部好的自传作品中,其他许多角色都可以占有一席之位。但在这本书中,其他的人物形象大多以缺席的方式“出现”——你会发现我生活中许多人的幻影,但仅此而已。由于我不确定他们愿不愿意出现在书中,为了保护这些“幻影”的隐私,我使用了化名。另一方面,当我有其他想保护的东西时,我对时间与地点的细节也会写得相当含糊。好的自传作品是详细而全面的,但在这里,细节相当少,回忆也是有选择性的。这本书的出发点是讲述我从布朗尼那里学到的东西,故事也是围绕这些教育展开的。最后,我把大部分重点放在了我与布朗尼的共同生活中那些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我的旨意的片段。至于其他,则被忽略,最终将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即使其中的许多事件也颇为重要。每当一些无关主旨的事件、人物或年表的细节占了太多的篇幅,我都会毫不留情地删掉它们。

如果说这并非有关我的故事,那么也说不上是关于布朗尼的故事,尽管这本书是基于我俩生活中一些形形色色的事件而写成的。但在这些事件中,我很少去揣度布朗尼的想法。尽管同他生活了十多年,我仍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忖度他的想法,除非是极为简单的事。而我叙述的许多事件及其中讨论的问题并不算简单。我强烈地相信,布朗尼在此书中是一个真实而又善于沉思的角色。但他也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式出现:作为我某一面的象征或隐喻,虽然那一面或许已不复存在。因此,我发现自己有时会陷入这匹狼“知道什么”的隐喻性讨论中。但如果这种讨论只是“布朗尼在想什么”的经验性推测,那么它们便沦为可笑的拟人化描写。不过,我向你保证,它们不会以这种形式出现。相似地,当我提及布朗尼的教诲的时候,那是出于本能的,完全不是基于经验。我并非通过研究布朗尼学到它们,而是通过我们生命中共同走过的那些路。其中许多,直到他去世后我才理解。

这也不是一部哲学著作,至少并非我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以及我的职业同行们所能认可的那种狭义的“哲学”。其中虽有议论,但并没有从前提到结论的逐步清晰的假设。生活太不可靠,无法轻易预设前提,做出结论。相反地,我为这本书中重复出现的角色与讨论而为难。有时我需要决定在前一章中如何处置这一段文字,而在之后的章节重申时如何换一种表达方式。这看起来是调查研究的必然结果。生活很少容许自己被简单地处理、安置。

这本书中出现的观点是我自己的,不过,从某种重要的层面来说,也并非完全是我个人的。这不是因为它们来源于其他人,尽管你可以清楚地从中发觉尼采、海德格尔、加缪、昆德拉和后来的理查德·泰勒的影响。这时,我必须又一次求助于隐喻,我认为有一些思想只能出现于人与狼之间的空间中。

在早些时候,布朗尼和我曾于周末同赴亚拉巴马东北部的小河峡谷(Little River Canyon)扎营(尽管此举违法),一同瑟瑟发抖,对月嗥叫。峡谷又深又窄,连太阳都不太情愿穿过那片稠密的德鲁伊特橡树与桦树林。而一旦太阳穿过了西部的边沿,其阴影便会凝结成固体的斜坡。每每花一个小时左右从容地走过无人问津的小路,我们便会到达那片空地。如果将时间安排得恰到好处,便会看到太阳正同峡谷吻别,金色的阳光在空地中闪耀。而那些在过去一小时中被隐藏在昏暗中的树木,也会凸显出成熟而强大的光辉来。空地是让树木从黑暗走向光明之地。促成这本书的想法便源自这样一处地方,它如今已不复存在。但至少对我来说,倘若没有这个地方,便不会有这些思考。

如今,那匹狼已不在,而空地也随之消失。每当我阅读自己写过的东西时,便会惊讶于其中包含的思想是多么的陌生。我觉得它们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奇妙的发现。这些并不是我自己的想法,尽管我相信它们,认为这是真实的,却不能够再有同样的思考。它们是空地中诞生的思想,存在于狼与人之间的空间。

......


未完待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